柴嵩巖,女,1929年出生。柴嵩巖現在是北京醫院主任醫師、教授。柴嵩巖1950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,已行醫50年。柴嵩巖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,獲全國名老中醫稱號,她擅長診治多種婦科疑難雜癥。
柴嵩巖 創立了中醫婦科理論
柴嵩巖從醫經歷
柴嵩巖18歲那年柴嵩巖拜在中醫傷寒大師陳慎吾門下,直到今天,她與中醫結緣已經整整一個甲子了。有人統計,她看過的病人已不下百萬。閉經、不孕、卵巢早衰、多囊卵巢……幾乎所有的婦科疑難雜癥,都難不倒她。在漫長的行醫生涯中,柴嵩巖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根據舌象診病的方法。
創中醫婦科理論
60余年職業生涯,柴嵩巖勤于實踐,精于總結,逐漸形成“柴嵩巖中醫婦科學術思想及技術經驗知識體系”。
這套體系以“柴嵩巖女性月經生理”理論、“腎之四最”學說、“二陽致病”學說、“婦人三論”學說為理論核心;以順應周期規律、顧護陰血津液、用藥輕柔以克剛、 調整氣化功能、補肺啟腎為臨證思辨特點;以舌診、脈診經驗為特色認證技巧。這一知識體系,完整而自成邏輯,分別在女性月經生理理論、中醫病因病機理論、 中醫辨證思辨方法、舌診脈診認證技巧諸方面,充實、完善了現代中醫婦科學理論。
對女性月經生理而言,需要腎氣的“鼓動”。而女性月經生理的“腎氣”并不是一成不變的,在不同年齡段是有區別的。柴嵩巖將之總結為“腎之四最”理論。
腎為先天之本,稟受于父母之精。在胚胎形成之前即已存在,待人出生之后又得后天水谷之精充養方逐漸成熟,此乃“腎生最先”。
腎氣稟受父母之精而來,但在出生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并無表現,相對于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等臟腑功能,實在是“遲到”矣。直到“二七”(14歲)天癸至,下部脈道通暢,腎氣鼓動充實的太沖脈,方可有“月事以時下”的生理現象出現,此乃“腎足最遲”。
女子經過經、孕、產、乳階段或屢患疾病,致體虛,腎氣耗損,待四十歲左右腎氣逐漸減弱,面部、頭發、肌膚均已明顯看出腎氣不足之征,待五十歲左右腎氣衰退,而此時人體其他臟腑依然發揮著各自的功能,此為“腎衰最早”。
凡治女人之癥(與女性生理相關之疾病),皆需了解并掌握女性腎氣盛衰規律,時時注重維護腎氣,補益腎氣,維持氣血陰陽平衡,以維持月經生理與生殖機能正常。由此,相對于心、肝、脾、肺等其他臟腑功能,“腎最需護”。
“柴嵩巖女性月經生理理論”,是以沖脈、陰血、腎氣、臟腑功能相互關系為邏輯鏈條,以“腎之四最”理論為基本支撐的學術觀點,是柴嵩巖辨證治療婦科疾病的重要理論依據。柴嵩巖認為,女子病離不開陰血。明代張景岳在《景岳全書》中有云,“經本陰血,何臟無之。”她解釋為,“月經之本源即為陰血所生,每一臟腑都有陰血。陰血濡養五臟,陰血充盛、五臟調和,女性生理則維持正常。”
基于此,柴嵩巖提出凡女人之癥,皆不能離開女人之陰血問題,并提出:“五臟六腑,皆可令女人月經病。”五臟六腑功能正常,精血充盛,其有余之血注入血海(沖脈),沖脈有濟而“月事以 時下”。五臟六腑功能失常,精血不充,無有余之血下注血海,“沖脈無所濟則無所溢”則致閉經。養護陰血的理論反映了柴嵩巖臨證婦科病以陰血為本的證治思想,即闡釋女性“陰常不足”之生理特點;辨證重視陰血不足之病理;論治注重滋養陰血之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