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虛是我們廣泛知道的一個詞,但是它看不見摸不著,你是如何知道自己腎虛了呢,對于腎虛,我們又可以做些什么來緩解下癥狀呢?如果你對這些了解不深,那么很容易掉進調理誤區。
六味地黃丸主治:肝腎陰虛證。腰膝酸軟,手足心熱,口燥咽干,頭暈耳鳴,骨蒸潮熱,盜汗遺精,消渴,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,舌紅少苔,脈沉細數。六味地黃丸有滋陰補腎之功效,但值得注意的是,腎陰虛才是適應癥,用藥前需要辯證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!腎位于腰部脊柱兩側,左右各一,中醫對腎臟描述非常形象而且精準:“腎有兩枚,形如豇豆,相并而曲,附于脊之兩旁,相去各一寸五分,外有黃脂包裹,各有帶兩條。”現代醫學認為腎臟主要是重要的排泄器官,而中醫則賦予了腎臟更多的功能,認為腎臟藏精、主一身陰陽、主水液代謝、主納氣,腎藏有先天之精,為構成人體胚胎的原始物質,是臟腑陰陽之根,故稱腎為“先天之本”。腎精化腎氣,腎氣分陰陽,腎陰和腎陽能資助、促進、協調全身臟腑之陰陽,故腎又稱為“五臟陰陽之本”。腎藏精,主蟄,又稱為“封藏之本”。什么癥狀是腎陰虛的表現呢?腎病主要分為腎陰虛證、腎陽虛證、腎氣不固證、腎精不足證、腎不納氣證等。其中腎陰虛證是指腎陰虧虛,失于濡潤,虛熱內生所表現的證候。常由久病虛勞,過服溫燥劫陰之品,或溫熱病后期,灼傷腎陰所引起。腎陰虧虛表現為陰虛內熱及陰虛陽亢之象,證見腰膝酸痛、失眠多夢、眩暈耳鳴、齒松發脫、五心煩熱、潮熱盜汗、遺精早泄、咽干顴紅、形體消瘦、小便短黃或大便干結、舌紅少津無苔、脈細數,男子兼見陽強易舉、遺精、早泄,女子經少或經閉、崩漏等。